井冈山红色培训教学点:黄洋界

井冈山红色培训教学点黄洋界

井冈山红色培训教学点:黄洋界

    黄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狭,地势险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后,把黄洋界作为重要设防五大哨口(朱砂冲、黄洋界、双马石、八面山、桐木岭)之一,兴修了工事。


    历史事件: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当时,井冈山上兵力极少。在井冈山下宁冈县组建仅三个月的红军第三十一团,在团长朱云卿、政委何挺颖的指挥下退守井冈山,以三十一团一营仅两个连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他们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与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多次殊死的血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天下午四时,红军战士把从前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敌军的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三发炮弹正好在敌军的指挥所附近爆炸。敌军原以为红军主力已下山,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便认定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不敢再犯井冈山。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著名诗篇。

    当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立下了卓越战功的红军第三十一团,是一个敢打敢拚、英勇顽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

    九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红军团在平型关大战中,成为痛歼日军师团三千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之一,令日寇心胆俱寒。平型关大捷以日军惨败和八路军的胜利而震惊中外,成为当年轰动全球的重大新闻。当时,这支红军团的番号已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支红军团的番号经历了二十多次变动,但其井冈红军英雄团的血统丝毫不变。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等诸多的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成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


    地理地势:

    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由于地形和山谷环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让您不觉是在人间。

    黄洋界看日出 黄洋界是井冈山观日出的极佳地点。这里的日出景象极其壮观。


    主要遗址:

    黄洋界哨口工事

    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红色培训教学点黄洋界炮台

    哨口营房

    是红军第四军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为一栋杉皮土木结构的五行一厅九间民房,面积200多平方米。于1928年夏由修建。1929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1964年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现碑高12米,底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此是井冈山的一处重要纪念碑。

井冈山红色培训教学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今日发展: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这支井冈山时期组建的著名的红军团受中央军委指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步兵旅,从英军手中接管军营,担负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他们驻防香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深受香港民众的好评,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昔日无人烟迹的井冈黄洋界,因当年黄洋界保卫战而闻名天下。而今,黄洋界哨口游者众多。

    据介绍,五十多年来,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军事家、军事研究人员等专程登上井冈山,研究井冈山军事斗争史。黄洋界哨口则是他们井冈之行的必访之地。

    一九六四年四月,末代皇帝溥仪专程来到井冈山。当他在黄洋界上听到有关黄洋界保卫战的介绍后,内心十分激动,便以《黄洋界旧战场》为题,赋诗一首,诗曰:“到处红旗噪妇孺,栗浮沧海敌心孤;炮声怒吼黄洋界,白匪平明一个无。千点红旗四面山,万夫颠顿妇孺关;梭标木石成天险,骄敌霄遁指顾间。”

    而今,井冈山这座新中国“革命摇篮”,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热点,而每年来黄洋界哨口的海内外游客数都高居井冈山所有景点之冠。井冈黄洋界,可谓英名天下扬!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